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JL談網通革命(09-1~3)結構變遷:中國崛起新泡沫與排行榜製造機,山寨衝擊,與ROC?賭

1)JL談網通革命(09-1)結構變遷:中國崛起新泡沫製造機與世界排行榜製造機與山寨衝擊
2)JL談網通革命(09-2)結構變遷:山寨品製造絕對低成本優勢與原料商品最大買家和消費最大成長市場,假以時日衝擊台韓日
3)JL談網通革命(09-3)結構變遷:馬膨建新賭博共和國ROC(Casino)?-決策最大風險--游資泡沫遠比蕭條危險,因前者使台永失去關鍵競爭力
注 意: 僅供教育模擬討論用,絕非推薦明牌,更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 自行負責.
JL(5/2)如同高盛歷史書中所談---高盛經歷幾百年歷史,是不斷改頭換面的泡沫爆起與破滅再瘋狂灑錢的循環,中國沒處理大泡沫經驗---應該會是各種新式泡沫被動製造機,投資投機要把中國泡沫因素列入必要之惡,否則一定在財富重分配大歷史中缺席.
--------------------------------------------------------------------
引言說明:雖然景氣總是起起落落,有些股票景氣復蘇,股價會漲回,但有些產業或經濟是結構大調整,景氣復甦後,股價再也漲不回天價(如國壽/禾申堂/廣達...例子).
因為是經濟的結構性調整,不是景氣循環的問題。對 長線投資人(含壽險公司),要注意這些長線經濟結構調整.其實,以下每一個主題都可以是好幾十篇博士論文, 我個人時間精力與資源有限,所以只能畫龍點睛,拋磚引玉,就投資前瞻角度,提出簡要觀察匯總,然後像產業照妖鏡一樣,時時更新,有時間就多寫評論,沒時間 就先列記錄以後再評論,有興趣觀察中長期產業結構 變遷的人,可定期點閱.以後會不斷有觀察新題材更新,或舊題材新思維.(歡迎讀者分享)

綱 要:/I.高盛百多年歷史經驗/II.(5/1)中國被動製造自己的泡沫與成周邊市場的泡沫製造機-III.(4/19)中國確認上海為中國未來國際金融 中心--香港剉著當過渡接生婆等北京恩賜,台灣政客喊建立國際金融中心注定是一廂情願與空中樓閣-IV.(09年3月)中國成長股對台韓港股長期排擠效果 -中台港韓經濟整合--具世界競爭力,掌握中國成長動能,與特別利基產業受惠一大部分-二三線企業將受排擠(見下文原文分析)V.(09年3/25)中國 想有更大發言權,但政治未現代化,人民幣難成國際準備貨幣,如新幣出現,美元美債崩,外匯存底最多中國先受害
++++++++++++++++++++++++++++++++++++++++++++++++++++++++++++++

1)JL談網通革命結構變遷(09-1)中國崛起新泡沫製造機與世界排行榜製造機與山寨衝擊
I.高盛成立後百多年,大約每隔20~30年就會把20~30年賺的錢全虧光,然後重新再來,
直到1950s年一個轉機,當時高盛大頭要他兒子--接班人,去拜訪躲過前波泡沫泡破的長者,Floyd Odlum
Floyd Odlum要接班人把教誨釘在牆上,一輩子每天凝視,
像希臘神話攻落特洛伊的英雄奧迪西斯,當他返鄉,經女妖試煉,
他知道無法抵擋誘惑,他要水手綁緊他,使他們安然度過誘惑.

這個教誨大意就是:每隔幾年就會有過多流動性-灑錢太多,因而產生泡沫,要仔細因應泡沫,
沒有人會告訴你是什麼樣的泡沫,也沒人會告訴你什麼時候發生.
資本主義沒永不結束宴,常以鄰為禍--中國-要戒恐妥因應
因為當時的人一定創造新名詞-新時代新紀元新經濟為泡沫找理由,
也一定說這次不一樣,但最後泡沫一定會破滅.....
(泡沫前期乘泡沫大浪而上令人終身難忘,追高在泡沫中線高峰在大修正中陣亡,或後期反轉前高點,或崩跌過程中,躲避不及的也必遺憾終身.....)
高盛接班人把這個猶太千年慘痛教訓祖訓傳下來,從此避開了每20~30年必輸光光從新再來的噩運.
(高盛-約50年前Floyd Odlum告誡當時接班人John Weinberg的警語-
人們每次新時代新題材泡沫來時都會忘記以前的破滅經驗,說服大家這次不同,
但本質一樣,灑太多錢造成泡沫.
每次泡沫,都喊出每一次泡沫高點必重複的一句話:這是新時代!這一次不一樣!
Goldman Sachs-Lisa Endlich p72.)




++++++++++++++++++++++++++++++++++++++++++++++++++++++++++++++
II.(5/1)中國被動製造自己的泡沫與成周邊市場的泡沫製造機-
1.台灣紫糖新泡沫-台股紫糖行情新時代泡沫--4/30拉抬520民調大作戰/4/29中國移動買遠傳12%-
4/30(中央社許湘欣)台股今天在陸資題材激勵下暴漲378點,加權指數上漲6.74%,創近18年來最大漲幅,漲停家數757家。另外,台指期,電子 期及金融期全 面漲停,外資大買329.95億,四月買超超過千億元,以及新台幣狂升4.25 角。....
(4/30)信報--台資股今早最搶鏡,進佔20大升幅榜多個席位,市場憧憬大陸資金入股將成趨勢。富士康(2038)勁升11%,富邦(636) 一度大漲18%.台泥(1136)大升11.6%,台灣ETF(2837)急升14%,連台灣業務比例不少的壹傳媒(282)漲10%,..分析指 是首度有國企獲准入股台灣上市公司,對中移動來說是貢獻有限,交易明顯是「政治多於一切」,寓意深重;而交易迅速成事,相信是獲得北京 「祝福」。
美國將一軍--被動製造中國自己股市泡沫
上海綜合指數
3.中國製造-香港直通車泡沫一定賺party 最無可懷疑(像當前台股08年4月--注意香港下圖:上述party過後股價的大修正)--2007年Q3Q4,當時人人相信:聖誕老公公--中國,會開直通車到香港Party灑錢,結果.....
4.中國被美國將一軍製造美國-國債泡沫---買主最大就是中國央行
債券價格與利率成倒數,利率已跌到歷史低點,再大跌空間無幾,換句話說,債價 在歷史高峰盤旋,再大升空間無幾,這樣瘋狂灑錢結果,幾年後,通膨會死灰復燃,利率終會攀升,債市就會砰然崩跌.美國央行現在買公債在最高點附近,幾年之內美中日德台韓等央行,巴西蘇聯中東等產油國,都會有債價大虧的損失.(巴菲特在最近巴郡-致股東信稱它--美國國債泡沫--預言有朝一日會像其它泡沫一 樣崩跌--(
5.中國被Jim Rogers 抱大腿灌迷湯----幫他製造的商品市場大泡沫---
吉姆羅傑斯農商品/商品指數/能源指數--做大頭後,大崩跌

羅傑斯商品指數崩跌
羅傑斯-能源指數崩跌

++++++++++++++++++++++++++++++++++++++++++++++++++++++++++++
III.(4/19)中國確認上海為未來-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剉著當過渡接生婆等北京恩賜,台灣政客喊建立國際金融中心注定是一廂情願與空中樓閣-
4/19(中央社郭玫蘭上海)上海市長韓正今公開表示,中國國務院已經確定了上海國際金融建設的發展目標,定位很明確,就是成為與中國的經濟實力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 際金融中心,韓正這番話顯示,上海或許是台灣國際金融人才未來發揮專長的好地方。
韓正指出,上海上述發展目標預定在2020年要達成,在達標過程中,最缺就是人才,因此市政府決定大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學設立上海高級金融 學院,這是深具戰略意義的重大舉措。他又強調,上海市委及相關各界也全力支持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發展,因為,「人才」才是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 所在
4/27工商-朱漢崙---兩岸簽MOU在即,產官學界一致看好利多題材持續發酵,將使台股重新站回9,000點!昨 日中視的「挑戰面對面唱旺新台灣」節目 中,與會人士一致認為,兩岸簽定MOU後,包括陸資投資台灣、金融業登陸等利多題材將集體出籠,加上金管會與立院即將合作推出的「資產管理中心」條例,促 使資金回流,....金管會主委陳(沖)上週公開指出,將推動台灣成為資產管理中心,對此,立委孫大 千指出,金管會預計本月底前,提出「資產管理中心條例」,立院將同步推動在條例中加入「租稅特赦」,....海外的資金,在 這1、2年內能匯回台灣,為台灣成為資產管理中心鋪路。
++++++++++++++++++++++++++++++++++++++++++++++++++++++++
IV.(09年3月)中國成長股對台韓港股長期排擠效果-中台港韓經濟整合--具世界競爭力,掌握中國成長動能,與特別利基產業受惠一大部分-二三線企業將受排擠(見下文原文分析)

中台ECFA經濟整合,從中港經整,與20年來亞股MSCI調整變遷,具世界競爭力,掌握中國成長動能,與特別利基產業受惠,台股沒競爭力企業要被排擠,未來1~2年,要跟著馬政府腳步,毫不猶豫逢高拋售
摘要---在1997香港回歸中國前,香港恆生指數成分股幾乎都是香港企業,幾乎看不到中國企業,回歸十年後,香港恆生指數,已大半染紅,中國企業已取代半數,換句話說,香港企業已被排擠半數.如果看最後行的成交量,那就更可怕了.(如下附)
以S&P標普亞洲50指數基金來看,前十檔,有6檔是中股,1檔台股-台積,2檔韓股-三星與浦鋼,香港新加坡沒上榜.曾經有一段很長時間中國上市公司權值加起來,沒有台積電或三星單獨一家多,如下,現在一家中國移動就比台積或三星還大.
台股中,具世界競爭力,掌握中國成長動能,與特別利基產業受惠一大部分-二三線企業將受排擠

+++++++++++++++++++++++++++++++++++++++++++++++++++++++++++++++++++
V.(09年3/25)中國想有更大發言權,但政治未現代化,人民幣難成國際準備貨幣,如新幣出現,美元美債崩,外匯存底最多中國先受害
3/25 時報-連雋偉--中 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前日呼籲,國際間須創造 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最終取代美元、並能長保幣值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此番談話無疑為即將在倫敦舉行的G20峰會,投下震撼彈。周小川談話更透露,北京在的G20峰會,將採強勢主動進攻姿態,表達對美國重建全球金融秩序占據主導角色的不滿。 周小川是在人行網站發表題為「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署名 文章。他認為,應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降低美元、歐元和日圓等少數單一貨幣的主導作用。;
---------------------------------------------------------------
政治權力傳承未現代化與制度化,防礙人民幣成國際準備貨幣---
中國政治還是擇優繼承共治--像英國民主議會制前身---圓桌武士-精英共享權力共治,....
台灣的多元民主創新世紀實驗工程發展---應該是中國有識宏觀遠見的知識份子, 樂於見到.因為中國太大了,不敢巨變大改,所以鄧小平終於覺悟到先試驗小部分,有成效大家想學再擴大,...,改革開放從遠離北京的深圳特區開始試驗,現 在經濟改革,已匯為主流洪流,如巨浪滔天的大江東流,一去永遠無法回頭.
政治上的改革開放試驗工程--民主多元制,一定比鄧小平經濟改革工程試驗難上千 百倍,..但從世界政經發展史來看,中國的人均國民所得漸增到關鍵點---中產階級成型的結構變化,5~10年內一定要好好規畫因應,以免像菲律賓馬可 仕,印尼蘇哈托,韓國全斗煥,東德與前蘇維埃等等,...會面臨中產階級主導大變革大陣痛
中 國政治改革試驗工程,台灣的經驗,是最重要參考,鄧小平發動的中國經濟試驗改革工程,已有相當成就,奠定鄧小平千秋歷史地位,而中國政治改革工程方興未 艾, 中國政治改革工程成功,才能度過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國家的政治陣痛,才能長治久安,才能進入現代大國門檻,否則只是經濟上紙老虎,政治上改革如未成功, 中國將來可能會使經濟倒退,成為國際政治上的大炸彈.政治上的現代化與穩定,是人民幣走上國際準備貨幣的必要條件,在那以前,國際準備貨幣還是難以取代美元
成龍無知,看挪威星油源國主權基金去年巨虧,新加坡第一夫人下台,台灣的民主多元成就,是中國政治改革試驗工程的明燈
(08年12月)世紀金融海嘯摧殘歐美傳統金融中心---還有巨額外匯現金的中日台韓港油元國等--應是嘗試爭取分享扮演角色的好時機,如上評--小心-欲速則不達,吃快弄破碗 3/23-中央社-美國財政部宣布計畫,將提供高達1兆美元的融通資金以收購問題資產,協助「持續不利復甦」的金融體系。3/19【鉅亨網郭照青】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周三說,將買進3000億美元美 國公債。該消息使市場頗感意外,...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降4基點至2.48%。周三,該殖利率創下自1987年股市崩盤以來的最大 降幅。Fed說,未來六個月,計劃買進二至十年到期公債。
(3/20) 想壓低公債殖利率,降低借債成本,美央行下手印鈔票灑錢3千億美元買公債,公債殖利率立即大跌.長期來說, 擁有美債一坨拉庫的中日德韓台--都是啞巴吃黃蓮,吃大虧-- 有苦說不出,但也拿它莫奈何??!!短期內,美元貶,中日德韓台匯率大升,油金原料大漲.房產股價幾天行情後回落.中長期,都將因上述上漲,減少經濟通縮 壓力,進而促發通膨壓力, 將反過來需升息壓抑通膨.中日德韓台等--或成為悲劇承擔者?-猶太人聖經上--所謂代罪羔羊.

--------------------------------------------------------------------------
4/7中央社-國貿局-德國之聲發表文章《世界經濟滑坡加強了中國的地位》說:「中國的聲譽在危機中大幅上升,以至於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把二十國集團峰會稱為兩國集團峰會,他稱:沒有一個強大的兩國集團,二十國集團將很失望。」
《法 蘭克福評論報》就此寫道:「世界經濟下滑確實加強了中國的地位,因為中國沒有像發達西方國家和日本那樣受到危機的沉重打擊。中國將在倫敦利用自己增長的實 力,加強它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北京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全面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要求自己和其它發展中國家在基金組織和其它國際金融機構中 享有更多發言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需要資金,對北京來說,這正是好時機。中國是否提供資金,取決於中國在該組織中有多少發言權。」
「多極世界不再是未來的藍圖,它已是當前的現實。」這是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召開之際,《法蘭克福彙報》一篇署名文章對當今世界形勢的評估:
幾乎對每個話題,從地緣政治威脅到金融危機,從經濟衰退到氣候保護,都不能沒有其它國家和新興權力中心參與討論。即使美國與歐洲盟國聯合起來,它們的力量看來也不足以解決危機、化解衝突、提出建立全球秩序的方案。看一下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與會者名單,就可以證實該看法。
例 如,中國因為擁有外匯儲備並願意繼續投資美國國債,被視為克服金融市場危機和重組國際機構過程中的重要行動國家,因此受到恭維。中國地位的抬升是最近幾十 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21世紀,中國至少已被人們確認為經濟大國。所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倫敦登台的重要意義並不小於美國總統,而這兩位國家元首的 會晤也許才是真正的大事。
儘管美元一旦喪失主導權會動搖美國的地緣政治地位,但美國財政部長仍然原則上歡迎中國設立新主導貨幣的建議。這表明,必須建立新的國際結構。根據自己在世界經濟中的意義,轉型國家要求在重要的國際組織、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擁有更大代表性,這樣的要求是可信的。


++++++++++++++++++++++++++++++++++++++++++++++++++++++++++++++
VI.排行榜製造機--2009年銀行與GNP不相襯--如果不是中國銀行太貴,就是歐美國銀行太便宜了....

1999: Top 20 Financials by Market Cap


2009: Top 20 Financials by Market Cap


Source:
The decade for global banks
Steven Bernard, Jeremy Lemer, Helen Warrell, Cleve Jones, Peter Thal Larsen and Simon Briscoe
FT, March 22 2009
http://www.ft.com/cms/s/0/ea450788-1573-11de-b9a9-0000779fd2ac.html
------------------------------------------------------------------------------------------------------------------------------------------

排行榜製造機--

From--Bespoke--
-----------------------------------------------------------------
New York and London are consolidat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ir positions atop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FT's John Pender.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GFCI) shows these two leading centers to be considerably more "resilient" than others, ranking as the world's only "truly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The GFCI, which is based on surveys of financial experts and professionals, rates financial centers on a point basis. London was on top with a rating of 781, followed by NY with 768. The ratings for these top financial centers fell only 10 and six points respectively since the onset of the crisis.

-------------------------------------------------------------------
At  first glance, few American cities would seem to be more obviously threatened by the crash than New York. The city shed almost 17,000 jobs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lone from October 2007 to October 2008, and Wall Street as we’ve known it has ceased to exist. “Farewell Wall Street, hello Pudong?” begins a recent article by Marcus Gee in the Toronto Globe and Mail, outlin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New York’s central role in global finance may soon be usurped by Shanghai, Hong Kong, and other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financial capitals.
This concern seems overheated. In his sweeping history, Capitals of Capital, the economic historian Youssef Cassis chronicles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through recent centuries. Though the history is long, it contains little drama: major shifts in capitalist power centers occur at an almost geological pace.
Amsterdam stood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s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17th century; its place was taken by London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then New York in the 20th. Across more than three centuries, no other city has topped the list of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Financial capitals have “remarkable longevity,” Cassis writes, “in spite of the phases of boom and bust in the course of their existence.”
The transition from one financial center to another typically lags behind broader shifts in the economic balance of power, Cassis suggests. Although the U.S. displaced England as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well before 1900, it was not until after World War II that New York eclipsed London as the world’s preeminent financial center (and even then, the eclipse was not complete; in recent years, London has, by some measures, edged out New York). As Asia has risen, Tokyo,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have become major financial centers—yet in size and scope, they still trail New York and London by large margins.
In finance, “there is a huge network and agglomeration effect,” former assistant U.S. Treasury secretary Edwin Truman told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in October—an advantage that comes from having a large critical mass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covering many different specialties, along with lawyers, accountants, and others to support them, all in close physical proximity.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build these dense networks anew, and very hard for up-and-coming cities to take a position at the height of global finance without them. “Hong Kong, Shanghai, Singapore, and Tokyo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y were 20 years ago,” Truman said. “But will they reach London and New York’s dominance in another 20 years? I suspect not.” Hong Kong, for instance, has a highly developed IPO market, but lacks many of the other capabilities—such as bond, foreign-exchange, and commodities trading—that make New York and London global financial powerhouses.
“A crucial contributory factor in the financial centres’ development over the last two centuries, and even longer,” writes Cassis, “is the arrival of new talent to replenish their energy and their capacity to innovate.” All in all, most places in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are still not as inviting to foreign professionals as New York or London. Tokyo is a wonderful city, but Japan remains among the least open of the advanced economies, and admits fewer immigrants than any other member of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 group of 30 market-oriented democracies. Singapore remains for the time being a top-down, socially engineered society. Dubai placed 44th in a recent ranking of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near Edinburgh, Bangkok, Lisbon, and Prague. New York’s openness to talent and its critical mass of it—in and outside of finance and banking—will ensure that it remains a global financial center.
+++++++++++++++++++++++++++++++++++++++++++++++++++++++++++

bioinfo209/05/03  回應--中國山寨股對台韓股長期排擠效果----對於這點我有不一樣的思考請您指教。

台 韓電子業是歐美電子供需的一環;品牌,切入的是歐美市場,代工對象較多元,但以市場佔有率與收益來說,目前還是以日歐美為主。短期來看歐美經濟下滑,山寨 的確是亮點,以IC設計來說,客戶日歐美系者,業績相較於聯發科似乎並無驚豔之處。但隨著去全球化(此觀念可見Bill Gross IO)伴隨貿易壁壘興起,
山寨的侵權勢必成為貿易談判箭靶;此外,各國政府考慮到國家治理,勢必將山寨納入管理,屆時像目前百家爭鳴的態勢可能仍會改變。

以目前電子產業的態勢,歐美日中韓領先的態勢很難改變。其一,因為「使用者經驗」是電子產品最根本的競爭力來源,舉作業系統來說,Windows與Mac都是經過20年以上的使用者考驗,中國也曾想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但未成氣候;其二,是電子業的規格決定權與發展,從CPU,連接器(usb3.0),到網 路(wimax, wifi-n)...等,都掌握在
歐美日中韓等國手中;山寨就算能仿製到一個程度,但透過新的改版,穩定性、效能、成本提升,依然能超越山寨產品。誠如周永明所言:「下過功夫做出來的東西,才是別人搶不走的競爭力」。看到acer, Asus, HTC在國外熱賣,以及在討論區廣受好評,相信台灣電子業的競爭力不僅不會被山寨排擠,反而在經濟回到正常後能繼續保有競爭力。
Mr.PJL回覆---看法應為大同小異----請見下文整體分析---該節只是節錄於下文----我的分析重點結論是未來3~5年以上影響.
中台ECFA經濟整合,從中港經整,與20年來亞股MSCI調整變遷,未來具世界競爭力,掌握中國成長動能,與特別利基產業受惠,對台股沒競爭力企業,要跟著馬政府腳步,未來1~2年要毫不猶豫逢高拋售 ++++++++++++++++++++++++++++++++
++++++++++++++++++++++++++++++++

2)JL談網通革命結構變遷(09-2)山寨品製造絕對低成本優勢與原料商品最大買家和消費最大成長市場,假以時日衝擊台韓日

(原2008-4月文;2013年雅虎關網誌搬新家至此,但將文章排序重組)
引言說明:雖然景氣總是起起落落,有些股票景氣復蘇,股價會漲回,
但有些產業是結構大調整,景氣復甦後,股價再也漲不回天價
(如下國壽例子).
因為是經濟的結構性調整,不是景氣循環的問題。對 長線投資人(含壽險公司),要注意這些長線經濟結構調整.
其實,以下每一個主題都可以是好幾十篇博士論文, 我個人時間精力與資源有限,所以只能畫龍點睛,拋磚引玉,就投資前瞻角度,提出簡要觀察匯總,然後像產業照妖鏡一樣,時時更新,有時間就多寫評論,沒時間 就先列記錄以後再評論,有興趣觀察中長期產業結構 變遷的人,可定期點閱.
以後會不斷有觀察新題材更新,或舊題材新思維.(歡迎讀者分享)
(2013補上當時沒說出的:假以時日中國山寨追上技術成分低的台灣電子代工鍊等將崩盤)

09年--中 國三年內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09-3/13--中國龐大內需與絕對低製造成本優勢山寨汽車--歐美車廠市占將結構性被中國製造侵蝕(像十年以前PC製造)/08年山寨NB/08年山寨手機
生活在台北的把拔2009/04/08---BYD 前進美國之路雖然有 巴老相挺 . 但是有朝一日必定會面臨 A123 相同的問題,  王傳福對郭董的霸氣 可以在美國重複施行 還是會低頭 ??
http://www.ceocio.com.cn/90/82/475/38519.html----另外幾個 電池產業 部落格 可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william-ev/
http://tw.myblog.yahoo.com/jw!MOmm3oyBAAUZNciLUyP_khI2/


++++++++++++++++++++++++++++++++++++

 (09年4/2-紐約時報-KEITH BRADSHER---中國經濟網編譯   陶冶現編譯.. 中 國三年內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

    中國管理層已經制定了一項 政策,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這項政策有望使中國在電動汽車產業方面成為全球領導。這意味著,在困境中掙扎的美國三大汽車巨頭 未來將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無論在傳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方面還是在新興混合動力汽車方面,美國汽車工業都遇到了激烈競爭。

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中國政策主管David Tulauskas說:“中國將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領導。”他說,雖然中國汽車工業目前仍落後於美國日本和德國,但是在汽車越來越多被電動車取代的時代,中國有可能成為新的領導。
;David Tulauskas表示,中國汽車工業即將出現飛躍式發展。

;目前日本在混合動力汽車方面仍領先於全球,豐田和本田公司已經推出了達到實用水準的混合動力車,這種車既可以使用汽油,又可以充電。例如豐田公司的 Prius和本田公司的Insight,已經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美國在這方面已經落在後面,通用汽車公司計劃推出的“即插充電式”小型車 “Chevrolet Volt”要到明年才會上市,而且這款車使用的可充電鋰電池還是從南韓LG公司進口的。

;在發展電動汽車方 面中國廠商已經顯露出了巨大潛力。去年12月份,中國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率先推出一款插入式雙模電動汽車,領先其他實力強勁的外國競爭對手,震驚了全球汽車市場。有報道說,這家位於西安的公司正在與幾家歐美汽車製造企業 談判就轉讓汽車電池技術磋商。如果談判達成協定,比亞迪在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中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技術不僅可以使中國成為“汽車電動時代的全球領導者”,而且可以促進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

;麥肯錫(McKinsey& Company)在去年秋天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預測,電動汽車將逐漸取代傳統汽車地位成為21世紀主要交通工具(本文來自《紐約時報》,編譯時有刪節)。
+++++++++++++++++++++++++++++++++++
+++++++++++++++++++++++++++++++++++
3)JL談網通革命結構變遷(09-3)馬膨建新賭博共和國ROC(Casino)?-決策最大風險--游資泡沫遠比蕭條危險,因前者使台永失去關鍵競爭力
I.1.前言:(09年5/22)-馬英九在520.,
(Taiwan ruler Ma Ying-jeou passed Harvard Law School despite thesis with 1000+ errors) --
股齡20年以上且經歷日台資產泡沫/亞洲資產泡沫/香港回歸紅籌泡沫/網通泡沫/美歐資產次貸泡沫等金融危機後,還存活的老骨頭還記得ROC意義,網路上有篇--中國投資百科網--重溫台股1987-1990泡沫...
因為是我親身體驗---讀起來更有感覺---時代雜誌的封面,當年叫台灣的名字ROC--Republic Of  Casino....Long Live ROC.(因為我親身經歷--所以,原文或有誤的部分,版主以括弧註明補充...)
以後大家見面第一句話---不是吃飽了沒,而是今天你下注了沒.....
注 意: 僅供教育模擬討論用,絕非推薦明牌,更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 自行負責.
---------------------------------------------------------
I.2.馬英九劉兆玄520就職週年的紀念小文-(Long Live ROC-Republic of Casino))
我在08年多次為文與加上09年4月,預言馬劉政府如果未妥善處理---中國龐大流動性使台股產生大泡沫風險遠比經濟Deflation危險,因為前者將讓台灣永遠再失去關鍵競爭力,JLESC5:觀察產業結構變遷(5)中國新泡沫因素對世界金融與週邊影響--台股紫糖新泡沫//中國自己與周邊市場的泡沫製造機與世界排行榜製造機
像下文重溫1990年泡沫,台灣與日本當時泡沫與崩跌,炒高後房地產--如下重溫日本台灣泡沫長期影響
台灣--沒像大經濟體日本泡沫後,房價太高,日本永遠失去--傳統歐美進入亞洲門戶 地位---the gate way to Asia----日本製造業也大出走至東南亞,資金產業大調整--日本走進失落的十年甚自二十年,泡沫高點近4萬,20年後,甚或...永不可攀......
台灣經濟體小調整快,沒有日本失落十年,但炒高房產土地價,註定生產成本高漲,永遠失去製造競爭力,從此展開台灣製造業未來20年大出走潮,台灣房產打破7年周期循環,一闕不振20年,
台灣製造業與日本一樣大出走潮,游資也隨製造業跟進出走潮,先到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與印尼--加上歐美熱錢,興風作浪--形成東年亞股房匯市,幾年飆數倍的亞洲經濟奇蹟,
幾年間,東南亞製造成本又飆高,台商日商也從東南亞,轉戰出走到剛開放且人力成本極低又豐沛的中國,大家集體從東南亞撤出轉至中國,台灣崩跌歷史在東南亞重現---就是亞洲金融風暴--和台灣當年一樣,也是股匯崩跌腰斬以下,
這個七傷拳,...回打中國...中國正陶醉在香港回歸紅籌泡沫,股民相信中國神話:中國政府一定不會在回歸讓股房市跌,回歸時....就是股房匯市---崩跌腰斬的起跌點....)這篇小評論文結論--就是我送--馬英九劉兆玄520就職週年的紀念文----幾年後再來檢視....
(以下兩篇回顧文,我相信馬劉,胡溫政府的決策者與智囊團,有親身經歷與親身體驗的不多,值得他們好一讀,才可妥適掌舵,帶領全船,度過百年的金融風暴後暴風雨......).
+++++++++++++++++++++++++++++++++++++++++++++++++++++++++++++
II.附1.1987-1990 台股泡沫重溫   這不只是一場泡沫,更是一場鬧劇--中國投資百科網(2007年)

1. 回顧相同文化屬性和經濟發展軌跡的(上世紀80 年代末台股泡沫),或可深刻理解當前A股市場出現的一些非理性現象。A股市場生態圈的參與者,從政策制定者、中介機構,到投資者,或多或少都 能找到當時台灣的影子,這並不是一種好的跡象。當你瞭解那段歷史後,你會希望,這種事情千萬別在(中國)發生。
  (版主註:後來A股上指也從6000多崩跌破2000)
一 個美麗的開始---台灣提早大陸約30年開始工業化,到上世紀80年代末,台灣經濟實現連續...平均9%的高增長,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模式為台灣賺取了 大量外匯,外匯儲備達到700億美元,僅次於日本,是當時人均外匯儲備最高的經濟體。台灣蛻變成為富裕的地方,..表現在官方的財富儲備...居民工資收 入快速增長,..,高速擴張的行業如證券公司的獎金規模更高達70個月,甚至100個月的工資。

新台幣的升值預期,海外熱錢也大量湧入..,資金氾濫...,流動性過剩..,結果就是各種資產價格的彪 升 ,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 .,股票買賣成為那時參與最廣,回報最高的造富運動。
2.台灣自有股市用25年時間,到1986年台指才越過 1000點,從此開始,股指出現全球罕見的加速屢創新高(瘋)牛行情。不到9個月,指數上2千點,後2個月內,指數連破3千, 4千點。
1987年(10月16日)全球股災也重創台股,指數重挫51%,到該年12月跌至2298點,但牛市盛宴還沒結束。隔半年- 1988年6月,台指突破5千點,7月破6千點,8月破8千點。9月底,台「財政部」為抑股市泡 沫,徵資本利得稅重創市場,(3個月內,指數無量跳空跌停),至年底累跌43%--腰斬至5千點以下。
政府(對市場主力)讓步,不到半年,1989年上半年指數快速收復失地,六月創9000點新高,並在隨後幾天內如期破萬點。該年(年底)有(台立委選舉)(註:國民黨選前,在報紙登大廣告---選國民黨就利多與長紅..已先漲股市,卻從萬點大回檔至八千,2009年年底有縣市長選舉,沒經驗的馬劉政府,是否又提前炒太高,被主力牽鼻子走,選前重蹈覆轍??.)
選後至1990年1月,股市開始了最後的瘋狂,創出了12495點(版主註--盤中最高點-12682)的歷史新高,當時市場樂觀情緒的瀰漫已經無法控制,人們認為股 指將很快突破15000點。
 -------------------------------------------------------------------------------------------

3. 當時參與台灣股市的一位基金經理Steven R. Champion在(版主註:那時前後--他是國際投信總經理與其掛牌海外基金ROC-fund基金經理人,國際投信首位總經理與ROC fund基金經理人則是現在鼎鼎有名--坦伯頓基金經理人--馬克-墨鼻耳斯....)
他記錄台股大牛市的傳記「The Great Taiwan Bubble」(台股大泡沫)中寫到「…那個時候台灣股民似乎找到了如何超越光速和擺脫其它物理限制的方法,他們到達了一個時鐘停擺,平行線交織的奇怪空 間,正常的金融和商業法則在這裡都不再適用…」這種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瘋漲使得股票市場已經變味,成為一個不產生實際價值和合 理資源配置功能的賭場
在那3年牛市過程中,任何一個人採取扔飛鏢的隨機選股策略都可以獲得平均8.5%的月回報率,那些更大膽的「投資者」如果使用當時 還非法的融資融券工具,月回報可以很容易達15-20%。賺錢效益快速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股市,到1990年3月泡沫頂峰 時,活躍交易賬戶從牛市開始的1988年6月不到60萬激增至460萬...都在參與股市狂歡,這是真正的全民炒股。
台股的日平均交易量也從牛市 開始時的不足1000萬美元彪升至最高56億美元,單日最高成交量記錄為76億美元,是當時紐交所和東京交易所交易量的總和。由於當時台灣上市公司數量不 到200家,巨大交易量不僅是靠膨脹的市值,還有高換手率推動,3年間年換手率從開始的不到2倍到最後達到6倍,顯示出極度短線投機氣氛,....
(註:台灣現在09年5/22--某些鎖碼吹夢股--計算市場浮額換手率,一樣嚇死你,幾年後會有像這篇文章來記錄現在對某些吹夢股的瘋狂........)

圖1,台股活躍賬戶,1988-1990

資料來源:The Great Taiwan Bubble,投資百科網統計


圖2,台股日交易量,1990
資料來源:The Great Taiwan Bubble,投資百科網統計


圖3,台股年度換手率vs 公司家數,1985-1989
資料來源:The Great Taiwan Bubble,投資百科網統計
--------------------------------------------------------------------------------------------

4.在投機氣氛濃烈的市場格局下,最有效的盈 利模式就是操縱股價,一些在其它市場本應摘牌退市的公司被大玩家相中後反而成為市場熱門。這些公司往往沒有實際的資產,沒有收入,甚至連員工都沒有,但只 要是小盤,籌碼易於控制,股價就會被炒上天。比如「新奇毛紡」,市場對這家公司業務無任何好轉可能的股票產生興趣後,股價出現了連續22個無量漲 停。
另一家在台北經營一間破舊酒店和一座野生動物園的公司「六福發展」的股票在被莊家操縱後一個月的時間上漲近2倍,連續19個漲停,使得這家公司市值達 到8.3億美元,超過當時紐約的廣場酒店、香港的文華東方和曼谷東方這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總和。更離譜的是,一家台灣本土的銀行-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英文簡稱也是ICBC)在泡沫最高峰總市值竟是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5大美國銀行市值的總和,而其淨利潤只有這五大銀行 的5%。
(註:泡沫最高點時,版主編了一本已絕版---由財訊出版或代銷??忘了,紀念這段瘋狂--書名--股市炒作題材總覽--快20年前的書,相信應該沒有讀者看過,也許你會從中發現近期許多新聞人物,還是書中作者 之一 ..)

5. 當時台灣幾家具國際競爭力龍頭股(註:籌碼大不易炒),得不到市場的青睞。 如王永慶的台塑集團在股市最好的一個季度裡股價只上漲了12.2%,同期台灣加權指數漲幅為44%。在1989年第一個季度,台灣藍籌股指數上漲 幅度為39.5%,遠遠落後於投機股74.8%的漲幅。

(鎖籌碼迷你)垃圾股暴漲的格局把台灣股市推倒了全球最貴股市的位置,到股市崩盤前的1989年最後 一個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00倍(註:大型股本益比較低,加權平均,整體拉低到100,事實上,小籌碼股很多達500倍以上或根本不賺錢無法計算,如資產股),而同期全球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其它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這種盛況讓島內居民癲狂,卻令世人暗笑,局外人都清 楚,股市大屠殺馬上就要上演。

圖4,台股市盈率與其它市場對比,1989第四季度
資料來源:The Great Taiwan Bubble,投資百科網統計

6...突如其來的財富效應讓島內...政策制定者,....在瘋狂牛市中都失去了自我。在 牛市開始的最初期,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將其稱為「偉大的繁榮」...市場理解為政府會力挺股 市,大街小巷盛傳「牛市永不落幕(版主註:1997紅籌泡沫時,香港股民也相信---回歸是中國百年盛事,中國絕不會在回歸時讓香港股房跌,事實上,回歸後就是以後快速崩跌到腰斬價的起跌點。)
當股市開始失控後,政策制訂者..於1988年9月推出開徵股票利得稅..,(註:股市天天無量崩跌開盤就是收盤連幾個月,j完全賣不掉,基金也停止贖回.....直到腰斬..),激怒 了被慣壞的(股民),股民上街抗議,圍攻「財政部」和「部長」郭婉容(版主註:前親民黨立委,現大和總研經濟學家---劉憶如的母親,劉的繼父是威權時代掌權16年抵制國會改選的立法院院長倪文亞)官邸,要求政府為股市下跌負責。

收到恐 嚇的政府為避免失去選民,保住官位,開始錯上加錯,被迫回到力挺股市的立場,讓股市瘋狂進一步惡化。這 時的政策制定者信心明顯不足,他們知道這樣發展最後會產生嚴重惡果,但也不敢再激怒股民,(冒失去選票結果)。那時台灣高官也像股民像被嚇住的小孩,一舉 一動都畏手畏腳,生怕惹麻煩。「財政部部長」郭婉容在股市破萬點後,被記者追問對後市看法,部長本能脫口而出「一萬點已不低了」,但可能很快 意識到這句話會被市場視為利空,趕緊補充「也不高」。這一騎牆表態成為第二天台灣大報小報的頭條。(註:馬劉彭陳政府如果放任甚鼓吹炒鎖籌碼吹夢股炒風,郭婉容上述惡夢,1~2年內必重臨) 

7....當時台灣政府力挺甚至操 縱股市的另一大原因是許多政客與股票市場有公開或私下的利益糾葛,全民炒股自然也落不下政客。在1989年「選舉」後,台灣至少有20位「立法委員」擔任 不同證券公司的主席職位,力挺股市派在台「立法院」擁有強大勢力,包括「財政部」和證監會等「內閣」機構的政策制定者無力對抗,不利於牛市延續,維護股民 「利益」的政策都會在「立法院」開會期間遭到猛烈的...攻擊。
 --------------------------------------------------------------
版主註:這是否與現在很熟悉---一年前我提出論點見--B錢股//紫糖行情-新泡沫行情--520民調拉抬操作-4/1-/金融MOU/V怪客電影(V-Forever Freedom)
09年4/29【鉅亨網陳慧琳】 金管會今 (29) 日晚間表示,行政院去(2008)年宣布將開放陸資QDII來台投資, 不過一直遲遲未正式開放上路,今天在立委要求下,金 管會於晚間發布新聞稿將於明日公布「大陸地區投資 人來臺從事證券投資及期貨交易管理辦法」, 正式開放陸資來台進行財務性投資,.......金管會證期局長李啟賢表示,該管理辦法明日公布 施行後,第 3天就自動生效,....最大投資額有新台幣72億元未來 兩岸簽署金融MOU後,投資上限可達10%,QDII可投資金 額可增至220億元。
4/27工商-朱漢崙--立委孫大 千指出,金管會預計本月底前,提出「資產管理中心條例」,立院將同步推動在條例中加入「租稅特赦」.海外的資金,在 1、2年內匯回台灣,為台灣成為資產管理中心...
----------------------------------------

上樑不正下樑歪,台灣民間在股市狂熱中也出現了許多社會弊端。原本(上班族)..紛紛被股市吸引,學生曠課炒股, 計程車司機為趕去看行情拒載乘客,寺院僧人炒股,公務員炒股。當時的一些政府部門,比如「勞動保險署」、「公共住房署」等在股市下午收盤後才開始恢復辦 公,整個社會都陷入炒股狂潮中。
5年前還勤儉持家的台灣百姓,變得物質享樂,服務業和色情行 業空前發展,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甚至超過發達國家。與此同時,綁架、勒索、敲詐、暗殺等刑事案件也快速上升。證券公司和主力成黑道盯上目標, 報端常可見黑社會恐嚇施壓要證券公司支持某只股票價格,或直接綁架暗殺相關市場人士。1989年台北時裝周上,防彈背心竟成最熱門商品(台《中 國郵報》,1989年11月18日報道)
8....瘋狂的邏輯---支持當年台股泡沫不斷發酵的原因是人們總能找到支持牛市的理由。The Great Taiwan Bubble這本書的作者總結了以下當時盛行的5大牛市邏輯,其中有些是客觀存在,有些則是自我陶醉。

第一,台灣是一個流動性驅動的市場,由於持續多年的高儲蓄率、貿易順差和熱錢湧入,使得這個市場資金供給膨脹,而可以投資的渠道有限,只能湧入股市,而且市場相信流動性過剩短時間內都不會消除;
第二,台灣的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上有大量的被低估的資產,比如土地和持有其它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司價值有重估需要;
第三,市場上的大莊家是會一直支持市場的,因為如果崩盤,他們也會受到損失;
第四,台灣和日本一樣,外國投資者已連續多年預言東京股市會崩盤都沒有成真,東京股市還在漲,台灣有什麼擔心的;
第五,最後,政府是不會讓股市泡沫破裂的,他們已經害怕投資者的批評和失去選民的支持。
這些牛市邏輯是不是聽上去很熟悉呢?
-------------------------------
9....泡沫破裂---欲 使其死亡,必先使其瘋狂。台灣股市在創造了全球股市前所未有的3年漲12倍的奇跡後,不論有多少所謂的牛市邏輯,最終還是對抗不了(經濟大勢)自然規律,通行的經濟和 商業準則開始恢復法力。
(版主註:在隨世界經濟景氣收縮金融,日本股市已暴跌)政府連續..拓寬投資渠道....等一系列組合拳之後,台股牛市的根基,既流動性過剩開始動搖,...,最終徹底擊垮了台灣股市。在1990年農曆新年過後至10月間,台灣加權指數由12495點狂瀉至2485點,這是一場徹底的崩 盤,而那些海外熱錢早已在此之前獲利出逃,所有損失都由台灣本土.個人投資者承擔。就本土參與者而言,這場遊戲沒有贏家。
10.. 隨後的90年代,台灣經濟結構成功轉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產業基地,..,才使這場股市災難沒有讓國民經濟傷筋動骨.散戶用血汗錢學到經驗教訓後逐步成熟起來,開始用國際通行的投資理念和方法參與股市投資,...只是,台指至今也未能收復失地,傷口留到現在。
11...(版主註:台灣--沒像大經濟體日本泡沫後,房價太高,日本永遠失去-- 傳統歐美進入亞洲門戶地位---the gate way to Asia----日本製造業也大出走至東南亞,資金產業大調整--日本走進失落的十年甚自二十年,泡沫高點近4萬,永不可攀......
台灣經濟體小調整快,沒有日本失落十年,但炒高房產土地價,註定生產成本高漲,永遠失去製造競爭力,從此展開台灣製造業未來20年大出走潮,台灣房產打破7年周期循環,一闕不振20年,
台灣製造業與日本一樣大出走潮,游資也隨製造業跟進出走潮,先到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與印尼--加上歐美熱錢興風作浪--形成東年亞股房匯市,幾年飆數倍的亞洲經濟奇蹟,
幾年間,東南亞製造成本又飆高,台商日商也從東年亞,轉戰出走到剛開放且人力成本極低又豐沛的中國,大家集體從東南亞撤出轉至中國,台灣崩跌歷史在東南亞重現---就是亞洲金融風暴--和台灣當年一樣,也是股匯崩跌腰斬以下,
這個七傷拳,...回打中國...中國正陶醉在香港回歸紅籌泡沫,股民相信中國神話:中國政府一定不會在回歸讓股房市跌,回歸時....就是股房匯市---崩跌腰斬的起跌點....)
  
12...A股投資者(與決策者)啟示---每一個新 興市場和經濟體在發展過程中都避免不了犯錯誤,尤其是中國這一更為複雜的經濟體和剛剛打開大門的股票市場,需要面對和解決各種有「中國特色」的問題。 但是,我們也有明顯的後發優勢。台灣股災可以讓(中國)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清醒的認識到股票市場出現泡沫的嚴重性,該採取什麼合理的措施避免或應對,情理 上, 我們應該做得更好,傷害更少。
對於國內投資者,尤其是普通大眾,通過近期A股市場的跌蕩起伏,再看看台灣市場的遭遇,可以慢 慢瞭解什麼才是股票市場上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最終帶來真正財務自由的投資方式又是什麼。不關心基本面,不做自主分析,靠聽內幕消息炒股的模式最終會被淘 汰,垃圾股炒上天的結果只能是最後的原形畢露。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